- 发布日期:2025-02-02 11:21 点击次数:95
随着农历新年的脚步悄然临近,苏州大街小巷年味渐浓,处处洋溢着迎新春的喜庆氛围。春节前夕,苏州博物馆内正在呈现一场迎新春节气生活美学特展,将全国各地的新春宴席“摆”进博物馆,让人垂涎欲滴。为此,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前往现场一探究竟。
各地特色宴席齐聚博物馆,带来道地家乡味
1月21日上午,记者来到苏州博物馆,许多市民和游客正在排队参观,忠王府主庭院内,香气扑鼻的腊梅已经争相开放,让人心旷神怡,嫩黄色的花朵挂满枝头,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在这里驻足拍照。院子四周摆放着挂满果实的金桔,以及各具特色的花窗。在院子中央还设置有各种各样的宴席,东北铁锅炖大鹅、重庆九宫格火锅等应有尽有,宴席边上,刚蒸好的花馍和糕点已经出锅。庭院的一角,映入记者眼帘的是挂在木架上的腊肉,这是过年里的第一道美味!表皮金黄的腊肉封存着家家户户独有的味道,象征着富足美满的一年,让归家的人享用家乡的味道。
“我们把中国不同地域特色的宴席‘搬’到苏州博物馆,汇聚了各地的特色美食。走道上摆满了不同省份的面食,希望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归属感和家乡味。另外,我们把花窗改造后加上腊梅,将节气的物件应用在窗口上,在梅花树下用旧瓦片拼成圆桌,在上面摆放红苹果、红色餐具、剪纸,营造过年喜庆的氛围。”著名生活美学家齐云说。
主题区域设计以四季为主题,营造美好氛围
齐云向记者介绍,他带来的这场迎新春节气生活美学特展分为四大主题区域——“家乡的那碗面”“家乡的那杯茶”“家乡的那扇窗”和“家乡的那口锅”。齐云将民间窗棂之美与传统造园手法相结合,以宴席的形式呈现,让大家感受到旧时年节的热闹与欢快。
在忠王府主庭院内,齐云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四大主题区域空间的设计灵感。“以四季为主题,院子里摆放的主桌以瓦片为设计元素,间以麦子、腊梅和青苔点缀,不仅展现了东方的美学智慧,更体现了乡土生活勤劳与朴实的品质,用家乡味唤起观众的乡愁。”齐云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为了营造春节宴席的美好氛围,宴席四周以金橘树和腊梅环绕,以丰富的香气和茂盛的枝丫隔绝喧嚣,成为席间的天然屏风。窗棂之间,安吉竹作为天然的花器,彰显自然之美;庭院之内,梅花与古树组合,建筑与天光呼应,相映成画,相得益彰。
传统民俗与现代生活碰撞出奇妙火花
记者发现,在现场,摆放了许多从民间搜集而来的古旧民居建筑部件以及桌椅家具,这些老物件勾起市民和游客满满的儿时记忆。来自安徽合肥的刘女士带着女儿前来苏州博物馆参观,当她走进忠王府内,立刻被眼前的场景所吸引。刘女士说:“我在这里感受到了小时候过年的氛围,非常喜庆,而且还有家乡过年时必备的特色美食,美食在美景的映衬下,更加诱人。”
齐云对记者说:“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称为‘岁朝’,这段时间横跨农历新年,也会遇到元宵节。在这段时间里,旧时老百姓会利用具有吉祥寓意的鲜花、蔬菜、水果作为居家摆饰,所以我选择在农历新年到来前还原曾经的生活场景,让大家在了解旧时年俗的同时欣赏到传统民俗与现代生活碰撞出的奇妙火花。”
记者了解到,市民和游客可以在这里相聚品茗、赏景,因美好而驻足,体验传统年俗,迎新春,过大年。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张毕荣
校对 陶善工